二十世纪,充满了苦难,动荡,冲突碰撞,也孕育了希望和新生,实在是让人梦绕魂牵的一个世纪。故事里的事,值得细细品味体会。也正是那个复杂的二十世纪换来了和平稳定的新世纪。回溯历史,感动,热泪,同情,悲悯,这种情节,很复杂,有心人会有自己的理解解读。它对新世纪的人们来说,是一笔宝贵额财富。
感觉担任解说的是汤姆·汉克斯,但演职员表里偏偏找不到他的名字,或许是我听觉出错了,不过真的像极了他的声线……
首先是片中出现的大量与镜头场景高度契合的六七十年代的反战歌曲,包括鲍勃·迪伦、滚石、甲壳虫、西蒙和加芬克尔、杰斐逊飞机等歌手和乐队,这些歌曲即便现在听来,也仍旧好听,仍旧发人深思。鲍勃·迪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反战”主旨的歌词应该是其获奖的极重要的因素。
其次是关于越战前的美越两国的大背景的介绍,包括美国国内普通人的生活
先是法国,后是美国,无论换成谁他们对越南的侵略都是真实的。
该片以西方视角对越南战争进行美式的所谓客观反思,其结果无非是像与游击战术作战一样,缺乏东方的共情,所以未必真的客观。但从纪录片的历史还原、历史普及、历史反思、历史情愫的综合功用来看,该片取得了巨大成功。
从杜鲁门为开始以福特为结束的几代领导人从冷战的敌共到面子工程再到毫无意义的赤裸轰炸,给越南造成了几十年不可磨灭的疮伤,支离破碎
先被海报所吸引(there is no single truth in war),而后发现是Ken Burn的作品,决定看完这18个小时的纪录片。力荐!越南战争可以算是各种纪录片,电影反复讨论的一段,这部纪录片是最完整的展现这段历史中所有重要的维度,力图还原真相的一部杰作。其中有我们在历史书中或各种伟人传记中可以看到的冰冷的,充满着各种意识形态的,躲在各种华丽标签背后的美国,南越,越共甚至苏联和中国的政府决策,也有这些石破天惊背后的一个个有着真实人名的故事。而整个纪录片中这种对比也一直到最后
似曾相识:“我们应当把它看作是殖民时代在东南亚的终结,但我们反而将之视为冷战时期,我们把它看作是自由世界的失败,把它跟中国崛起联系到一起,这完全是一次对重大事件的误解,也让我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骑虎难下:美国在亚洲援助的三场战争:国共战争的中国国民党、朝鲜战争的联合国军、越南战争的南越政府军,为什么全部失败?
跨越冥河:菲利普在战场上顶着炮火用收音机一边听约翰逊总统的“和平宣言”讲话,同时指挥投下凝固汽油弹到村子里,“那真的超现实”
越南战争:大制作战争片 1:10的战损毫无意义,我们只关心那个1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m.aiyingyu.net/aimeiju/haokan-1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