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视剧我看完很震撼,震撼的是这部电视剧拍地真的很用心,很努力!
我从来没有看别的影视作品像看这部作品这样关注过尸体,我在想演尸体的演员们,他们没有露过脸,也看不清楚一个真正的表情,可在电视剧里一幕幕一帧帧,或残破,或焦黑,或被成堆叠放,或难以启齿部位的污秽被他们那样不顾一切的放大了,我在想这些演员们付出了多么大的努力,需要多大的勇气,才给我们呈现出刻骨的画面,他们是微弱渺小的,甚至是画面模糊的,可就像真实历史带着那三十多万冤魂穿过厚重的时间长河
这部电视剧看了半个月,整体感觉还是非常压抑、甚至有些绝望的电视剧。当然,本身那个时代就是一个绝望的时代。
绝望体现在,法比挖地道,一次挖到了地基,孟凡明告诉他一定能挖通,结果他再挖,最后挖到了阿顾的尸体,挖到了万人坑,对于挖了那么久的地道,倾注了多少希望,最后却是这样,太绝望了!
绝望体现在,最后红菱和乔治好不容易找到了下水道,以为能够逃出生天,结果最终因为下水道被骨灰堵塞,最后溺死在下水道里!
所以,再回上去,就算法比挖通了地道,找到了下水道,但是不是所有人的命运,依然还是会和红菱、乔治一样,溺亡在下水道?如果真到那一步,那真是更大的绝望啊!
最后一集,看着赵玉墨声嘶力竭的喊着,我们的男人为了让我们活下去,像父亲像兄弟一样保护我们,我们成了了活着的证据,我们活着才能让所有人记得那段历史,见证那些死去的人。看得我泪流满面!以及最后,孟书娟唱着“桂花……小元宵”,赵玉墨回头提起了戴教官,相信所有心中积蓄的压抑都应该会再此时完全爆发出来了吧!
没有活着的人
该题材电视剧所要表达的方面无非以下几点,敌人的残暴及兽性,民族的大义,逃难时的绝望,军人的民族大义等等,然而从剧情来说,过于拖沓,我看到一半以后几乎是跳着看最后几集的。反应敌人的残暴层次过于单一,反复堆砌强奸,杀人等镜头没有层次。多次反应书娟与玉墨的矛盾,缺乏新意。其次剧情设置非常不合理,不管是女学生还是风月女子们。书娟居然会因为父亲想续弦或者因为玉墨的身份放弃逃生的机会。四川看兵也会南京脏话。永远会在敌人搜查的时候发出声音,正常逻辑会是这样吗?书娟永远都是坚强后的软弱
加长版的金陵13钗,硬要把两个小时之内就可以讲完的故事扩充到剧版42集,导演相当有勇气。好吧,就拿电视剧来看吧。
一、演员
看过老谋子电影版金陵13钗的人,大概都会被倪妮的玉墨惊艳到。她的紧身旗袍、走路扭臀,化妆时的风尘韵味和扮学生妹时的清纯,欢场女子的妩媚风流以及头牌的气度被演绎的十分出彩。反观小宋佳的玉墨,整个角色就同她身上穿的旧绿色旗袍,端庄却显沉闷,加上她偏中性的声音,怎么看都不像是能迷倒众生的秦淮河头牌。这个玉墨更适合做一个有知识有头脑的大姐大,而不是风月场中的女子。
张歆怡版的书娟,从电影里走出来,来到了电视剧中。在她脸上,可以看到恨,可以看到隐忍和倔强。剧版增加了她想拿碳火去伤玉墨之类的细节,更贴合原作,但是也让这个书娟更不讨人喜。
法比在原著中是一个外国人,在剧中是一个会说流利英语的中国人。抛开配音什么的不谈,因为没有了身份界定,张嘉译大叔可以更自由的去诠释这一角色。有关表演的好坏,还是专业人士去评判。
胡歌的戴涛是我在本剧中最喜欢的角色之一。穿上军装的他更显英武
「荡悠悠把芳魂消耗
望家乡路远山高
君不知无暇白玉遭泥陷
君不知终究是风尘肮脏违心愿」
我身处故土,却衣衫褴褛,躲避杀戮,渺小却不及尘埃尚能周全性命。
我身处故土,却无食饮泥水,蓬头垢面,未及蝼蚁。同胞尸首不遮,无葬,无安。
我身处故土,却藏身光下,活于暗夜。城亡家破,炼狱,等死,横尸。
敬戴涛死前最后一句“南京城里的美人,赵玉墨,还要约我呢”;法比多次死里逃生峰回路转之后的活在当下及时行乐;赵玉墨的冷艳孤傲“生人能处成熟人,熟人能处成生人,熟人要是成了生人,就比生人还生了”;赵玉墨的“一点水都没有,剩下的只是祸水”;敬所有在屠杀、侵华战争中挣扎过、恐惧过、愤怒过、失去过、痛苦过、勇敢无畏的无罪生命。正视,铭记,不忘。
玉墨问:当我们在经受这一切的时候,上帝在做什么,他看到我们了吗,如果看到了为什么不做些什么。为什么是我们在经受这些,难道是在偿还上辈子的孽债。书娟问:上帝教我们善,教我们不行恶,不奸淫,不抢不骗。教我们爱,爱我们的敌人。可是如果真的有一个仁慈的上帝,会允许这样吗。
四十九日·祭:有相机即正义吗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m.aiyingyu.net/aimeiju/haokan-31038.html